[舍生取义]
读音:shě shēng qǔ yì
释义:为维护正义事业而不怕牺牲生命,勇于获取正义。
出处:先秦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上·鱼我所欲也》:“生亦我所欲也,义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”
示例:舍生取义兮捐微躯,谁云女妇兮丈夫弗如?(明·李昌祺《剪灯余话·鸾鸾传》)
春秋末期,晋国有六大家族,分别是智氏、韩氏、赵氏、魏氏、范氏、中行氏。这六家你打我我打你,先是范氏、中行氏灭亡,再以后是韩、赵、魏灭了智氏,也就是历史上着名的“晋阳之战”。
如今单说这期间有一个刺客,虽然不是王侯公卿,也不是什么推动历史进程的大人物,几千年来却一直以舍生取义的精神为老百姓称赞。那么这位是谁呢?他就是春秋时期着名的悲情英雄——豫让。
豫让最初在范氏家族当门客。所谓门客,就是当时的大族世家养一些人,平时也不做什么事,到了需要的时候,就要这些人出力卖命。门客分上中下三等,下等门客就是管饭,过年过节发点过节费什么的。中等门客吃饭有鱼肉,出门有车,待遇要好一些。至于上等门客,是要参与大事的,也就是心腹了。
豫让在范氏那里挺不招人待见的,当他是下等门客,一日三餐倒不愁,不过始终不见重用。豫让不想这么碌碌无为一辈子,就跳槽到了中行氏的门下。中行氏对他还不错,把他提到了中等门客,生活方面好多了,但是豫让待了两天还是不满意,又走了,就到了智氏门下。
当时智氏是晋国最大的势力,家主智伯慧眼识人,见到豫让好生恭敬,直接提拔为上等门客,凡有大事都要找他商量,把个豫让感动的,决心辅佐智伯干一番大事业。但是很不走运,当豫让出外办事的时候,智氏家族被韩、赵、魏三家联手给灭了。
灭就灭了吧,反正春秋时期谁厉害谁就是老大,但是赵氏家主赵襄子办了一件糊涂事,不但把智伯的头颅悬挂在城头示众三日,还扬言要把这头颅做成酒杯,用来喝酒赏月!这话传到豫让耳朵里,他想,智伯把自己当个人看,这个仇一定要替智伯报了!
再说赵襄子,那是春秋时期了不得的人物,有点像三国时期的曹操,也就是奸雄一个。他以少胜多灭了智氏,也担心复仇,随身总带着一群侍卫,连吃饭睡觉都不离开。
这一天,赵襄子上厕所,到了厕所外面,隐隐看到里面好像有人影。他这人疑心大,就让侍卫进去看看是什么人。侍卫们进去,很快带出个脏兮兮的大汉来:“启禀主公,这人是个清厕工。”赵襄子利目一扫,看见大汉袖筒里有反光,立即大喝一声:“给我搜身!”
这一搜就在袖筒里搜出一把匕首。不用说,大汉就是豫让了。他见事情败露,知道很难活命了,就破口大骂赵襄子的残暴。赵襄子听了几句就明白了:“你是智伯的门客豫让啊,想不到智氏一族后人那么多,却没有一个敢来的,反倒是你一个小小的门客有这般胆识!”停了停,他又说:“我敬你是一个义士,就不杀你了,你走吧。”
这话把豫让说愣了。不杀我?哪有这种好事啊。不过看上去赵襄子不是开玩笑,于是他对赵襄子深施一礼,说:“感谢您的不杀之恩,不过这个仇我还是要报的。”说毕扬长而去。
赵襄子打的是什么算盘呢?
他知道眼下虽然灭了智氏,可是韩氏、魏氏也不是省油的灯,需要时时提防,这就需要大量充实自己的人马。他放了豫让,是给侍卫以及所有部下看的:看见没?我是多么尊重讲义气的人呐,就连刺杀自己的人也能放过,你们也要对主公我讲义气,赴汤蹈火在所不辞!
不过放归放了,他可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开玩笑,让侍卫画了豫让的画像,传给大家看,让他们都小心这个人。想了想还是不放心,干脆派人监视起豫让来,看看他每天都在做什么。
这时候豫让住在朋友青平家里,赵襄子虽然没抓自己,却来了个全天候监视。就连上个厕所,都被人从外面偷窥。豫让一想,这还怎么报仇啊,看来只能使出非常手段了。某一天夜里,豫让离开朋友家,失踪了。青平连忙去街上找,找了好几天也没找到。当时春秋时期的城可不大,青平直纳闷,豫让这是藏哪里了?
其实,豫让还在这个城里,他知道要避开赵襄子的耳目很难,就穿了一件乞丐衣服,把生漆涂到脸上手上。生漆可是有毒的,没多久皮肤就溃烂了,好好一个人变成了人见人厌的乞丐。
外貌改变了,可声音变不了,豫让装乞丐乞讨的时候,难免要说话。这一天,路上遇到朋友青平了。青平听出了他的声音,也不管豫让身上有多脏,就去抓他的手。豫让慌忙躲闪,可是没躲开。这时青平就说了:“像你这样的人,我知道劝也是白劝,可是也没必要残害自己的身体啊。你可以假装归顺赵襄子,近身的时候突然杀掉他不就行了吗?”
豫让说:“那不行,我杀赵襄子是为了一个义字,如果假装归顺再出手,那我就不是义了,对赵襄子就是欺骗。你不用多说了。”青平还是不肯撒手,豫让甩脱他就跑了。
这时豫让又想,自己的声音既然能被朋友听出来,那么赵襄子的人也能听出来,他就用了一招狠的,吞火炭!把烧得通红还带着火苗的木炭吞下去,那是什么滋味?但豫让坚持住了,他成功地毁掉了自己的嗓子,虽然能说话,但是彻底哑了。
这一番努力不是白费的。晋哀公四年,赵襄子骑着马,后面跟着一队徒步行进的侍卫从赤桥经过。豫让埋伏在桥下的洞里,怀抱着长剑静静等候。这一刻,他想起了把自己当个人物看的智伯,想到了长达数月的隐忍。
来了!马蹄声碎,像敲在豫让的心上。近了!他握紧长剑,手上青筋暴起。到了!豫让如猛虎般跃起——刺出——收剑——呆住。他发现骑马的人只是一名侍卫,赵襄子步行随后。
历史结结实实地跟豫让开了一个玩笑。当赵襄子骑马来到赤桥前,他的马怎么也不肯前行。一向疑心过重的赵襄子就下了马,让一名侍卫骑上过桥。于是,豫让的致命一击成为烟花泡影。
豫让呆呆地看着腹部遭到重创的侍卫倒在地上。赵襄子看着豫让,有种说不出的感觉。他恨,为什么明明放过这人一马,还敢再次前来;他敬,好一个为主报仇的义士,让他这颗奸雄的心也为之颤抖;他悲,这种人物为何不是自己的麾下,不然何愁大业难成?
此时,众侍卫已把豫让团团围住,就要万刃分尸。豫让微微闭目,面带悲愤。这时赵襄子一举手,说:“慢!豫让我问你,你跟过范氏,跟过中行氏,最后跟智氏,可你从来没有给范氏和中行氏报过仇,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替智伯报仇?”豫让笑笑:“很简单,因为他把我当个人物看,我就用人物的行为来报答。这就是,士为知己者死啊!”
赵襄子被他这种舍生取义的行为深深感动了,他沉吟半晌,决定再次放过他,不由说:“豫让,我就再——”这时众侍卫大声呼喊:“主公,他不但连续行刺,还杀伤了我们的人,这个人不能放!”
赵襄子闻言有点犹豫。反倒是豫让分外从容,他轻轻坐在地上,说:“我已经尽了力,仇却未报,活着有什么意思?请您把外袍赐给我吧,我要砍上三剑,以便对死去的智伯有个交代。”
赵襄子的手有些抖,不过还是脱下了袍。豫让举剑连砍三下,大笑三声,又大哭三声,然后拔剑自刎。
这就是悲情英雄豫让,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始终难以湮灭的人物。他的舍生取义,他的士为知己者死,一直为后人所称道。
微信搜索公众号: 并关注,每天更新精彩故事